第1025章 医疗投资(2 / 4)

所以金融小组也参与其中,是因为这些巨头不是想入股就能入的,总之,被选定的目标能入股则入,不能就去二级市场扫货。

处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南易虽然一直有想法在医药行业广撒网,但并未付诸行动,国内不是没有值得投资的好药企,只是那种好人所共知,你想投资,人家多半爱答不理,而想要投资蒙尘之珠,他又缺乏一套甄别药企好坏的标准。

印尼盾有很大概率会迎来大贬值,把滕碧莲筹集的资金拆借出去,以亿万国际的名义去印尼贷2000亿印尼盾应该是可以操作的,手续费算500亿,贷三年,利息算860亿,印尼盾能不能跌一倍以上?

带着疑问,南易在键盘上敲击几下,调出关于印尼的资料……

想研发出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新药谈何容易,药品的价格被限制,日本制药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了压力,小企业尤为严重;经营环境的每况愈下导致小规模制药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

说到底,专利药与仿制药的很大一个差别在于成本。

药品与一般工业品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模仿一定要精准。如果是模仿生产皮包、衣服、玩具之类的一般工业品,只要大致比例一致、材质相近,成品就不会差太多。

没办法,药品研发的成本和风险都很高,几大巨头的营收动辄上百亿美元,但实际能落袋的利润比例并不高,大部分资金都要投入再研发,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饮,不被大部分有理想有追求的商人所喜。

对华国药企来说,实力不允许投入专利药研发是一个方面,没有动力是另外一个方面,除了药企本身之外,保险也在深深制约着专利药发展。

显然,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说,药企不想、不能,也根本没能力进行高投入的新药开发,不仅如此,其实大部分的国内药企就连仿制药都生产不好。

这种模式低风险、高收益,很是受到一些人的青睐,如今市面上就有某款减肥药的研发部经理由广告部经理兼任,手下纠集了一帮中文系高材生,大家坐在一起集思广益,“研发”疗效与病例,反复推敲每一个文字配比,每个标点符号小心斟酌试验,尽可能让减肥药的疗效达到最好。

同时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大型制药企业之间也开始出现并购潮,众多企业纷纷通过合并、联盟等多种方式抱团取暖,从而获得规模效应,并且组成了几个界限分明的商业系,这种市场格局就犹如南易耳朵里听到的“自留地”模式差不多。

就目前的人口结构分析以及南易脑子里的记忆,毫无疑问,华国在不远的将来也会进入加速老龄化时期,当这个问题面临的时候,完全可以再摸摸日本这块石头,吸收先进经验,摒弃糟粕。

无论是在美洲还是欧洲都非常有效的标准,一拿到国内来就会面临水土不服的情况,正因为国内的市场有别于其他国家,有其强烈的个性特色,也成了南氏的产业分为华国与其他两个大块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晚上十点,南易还在远程收听几大药企巨头召开的联合会议。

还好,南易需要操心的很多事物都突破了空间的概念,并不一定需要他在现场才可以操控,只不过需要他在时差上做出一点牺牲。

对某些企业而言,可能会出现甲一意孤行投入巨资研发,把原来很漂亮的财报变得一塌糊涂,乙临危受命挽大厦之将倾,却恰好实验室传来了好消息,乙功成名就,甲爱谁谁的局面。

药品关税每个国家都有,高的到50%左右,最低的是0,收关税的目的很简单,一为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发展,二为了增加一点税收,只不过第一点很容易形同虚设、多此一举。

不强求,不会表露出太强的攻击性,更不会搞什么高溢价收购,生物制药企业找股东增资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