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修桥铺路无尸骸(3 / 4)

大唐暮云 空谷流韵 8648 字 9个月前

吗?刚刚往西溃逃,就又出现在关内道的东边?难免陇州和宁州的唐军,莫非是摆设?”

言罢,一掣缰绳,掉转马头,清叱几声,马儿须臾间便疾驰起来。

王府百来卫士立刻紧随左右而去。郭钢有些埋怨地招呼杜光彦:“看看,看看,好端端将殿下得罪了,还不跟上!”

……

驰入葫芦河谷时,杜光彦更加惴惴不安起来。

杜光彦戍守灵盐多年,却是第一次来到邠宁地界,也是第一次踏进这个突然出现在行军路线上的葫芦河谷。

晦色降临后,这条谈不上宽阔的洛水支流上,竟起了层层夜雾。

河道狭窄并非好事,尤其当它的两边,不是旷野,不是树丛,而是绵延的山坡。

杜光彦嗓子发涩,却忍不住在猜想,不知当初勤王军队遭到伏击的莫谷,是否也长成这个样子。

很快,杜光彦就开始怨恨自己的想象力过于丰富了。因为越往前钻入浓酽的夜色里,杜光彦越觉得,这条谷道,真像一条墓道。

甚至那迷蒙的夜雾,都恍惚间有了颜色。

一种透着血腥意味的暗红色。

杜光彦只能不停地转动脖子,前后望着王府卫士们手持的照路火把。其间,他还将头低下去,贴着正在勤勉小跑的爱驹的脖子,好像与一位密友耳语:“老伙计,我总觉得要出事。”

郭钢没有说错,这段谷道并不长,他们才走了不到半个时辰,眼前就豁然开朗起来。

虽仍在黑夜里,没有遮挡的天幕,多少奉给大地上的人们些许星光,使得因逼仄而带来的恐惧感,倏地消失了。

然而,杜光彦刚喘了几口气,却听前方有马蹄声传来,紧接着,夜色中,一队人马越来越近。

金属之音亦响成一片,竟都是些披甲的……将军?

不待杜光彦定神辨别,骑将们已纷纷在普王李谊面前收缰行礼。

“韩将军,皇甫大夫,薛都尉。有劳诸君,这般寒秋之夜,还要出来打猎。”

李谊的嗓音,透着难以言说的可怖之意,阴恻恻的,又具有志在必得的残忍。

杜光彦刚刚落回肚子里的心,又悬了起来。

杜光彦愣愣地盯着眼前这些人。韩钦绪是朔方军将之子,杜光彦曾在老朔方军中见过还是小小童子的韩钦绪。皇甫珩,更是杜光彦熟悉的人。

然而李谊唤作“薛都尉”的是谁?

没有人理睬杜光彦,除了李谊。

李谊回过头,摘了兜鍪,不温不火地向杜光彦道:“杜刺史,李升与我说了一箩筐你的好,本王信了。此刻本王便问问你,造反的买卖,敢不敢与本王一道做?”

“殿,殿下,什,什么造反的买卖。”

杜光彦觉得自己的舌头好像粘了一层秋霜,冻僵了似的,说气话来十分不利索。

李谊轻轻“咳”了一声,自嘲道:“本王太心急了,离造反还得几日。先说眼前的事。”

他指着葫芦河谷方向:“杜刺史担心得没错,三千安西军,还有裴玄,活不过今夜。但不是吐蕃人动手,而是本王来动手。”

杜光彦大骇,一时哪里还有尊卑君臣之类的顾忌,脱口而出:“殿下可是疯了,殿下在说什么?”

李谊挥挥手:“郭钢……”

郭钢纵马靠近杜光彦,简略地说了几句。

“杜公就算没有鸿鹄之志,也不妨想想,盐州城里,还有你的家小……”

郭钢,操着语重心长的为君着想的口吻,以上面这句千百年来必能名列无耻威胁榜前三名的话,结束了交谈。

杜光彦一动不动。

李谊和前来会合的下属们,在杜刺史呆若木鸡的当儿,并未给予他几分关注。他们如所有诡计的实施者一般,越是临近惨剧开幕的那一刻,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