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内讧(4 / 4)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2557 字 9个月前

就越发烦躁。

这些日子以来,朝野议论纷纷,不少老臣借机发难,已经公开表现出对自己的不满。

就差直接点明了说自己这个大将军是“德薄位尊”“酒色是酖”之人了。

为了安抚内外,曹爽已是感觉有些焦头烂额。

他就是再蠢,也知道此时绝非是公开讨伐司马懿的时机。

否则的话,不说西贼和南寇会不会趁机而动。

就是大魏内部,自己今日派大军北上,明日说不定就有人举兵响应司马懿。

毕竟丢失了襄阳,影响实在太大了。

这可是大魏开国以来,第一次被吴寇夺去疆土。

更别说襄阳对荆州的重要性。

没了襄阳,南阳不稳。

南阳不稳,则许昌难安。

对外失土,若是再对内用兵,朝野不闹翻天就是怪事了。

“大将军心存大局,故而有所顾虑,某自然理解,那司马懿可不会为大魏着想。”

桓范知曹爽的顾虑并非全无道理,但他仍是不得不提醒道

“司马懿在邺城外,历数诸多罪状,污蔑大将军,已是摆明了要与大将军不两立。”

“大将军就算是欲与司马懿相忍为国,亦须得及早做好准备。”

曹爽听了,眉头大皱“如之奈何?”

“若大将军欲以大局为重,那就得设法稳住司马懿,令其不得南顾。”

曹爽叹息“司马懿安能顺吾等心思?”

桓范这一路奔逃,早已是想好了办法,当即说道

“大将军,司马懿在邺城寻不得先帝才女,其大义已失大半。”

“大将军当斥之,以示己之清白,然后再令其守好太行诸陉,以防西贼,戴罪立功。”

“司马懿有吞冀州之心,则必会顺势假意听从大将军之令,以便控制河北。”

“世人看到司马懿如此,自然只道大将军斥司马懿乃是有理,清者自清。”

曹爽听了,暗自点头,再问

“司马老贼多谋,恐怕未必上当。”

桓范说道

“除非司马懿当真是一心为公,不欲图冀州,如若他不顾大魏安危,挥军南下。”

“如此,大将军则可以天子诏,罢其太傅之位,再斥其污蔑重臣,又违大魏法度,其意在谋逆。”

“到时,他手中既无大义,又不顾大局,岂非自堕人望?大魏有识之士,如何会跟从?”

曹爽听闻,大松了一口气“妙!”

司马懿若是听令,日后将有何脸面用大义反对自己?

若是不听令,那就是自堕人望,何足惧哉?

妙,实是在妙!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