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三)(5 / 6)

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你我同为燕国臣民,如何无动于衷,咱兄弟多年来颇受太子恩惠,正是报恩的时候啊”。

荆轲看高渐离跪于自己面前,昔日好兄弟行此大礼如何能够承受,忙道“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伸手去拉高渐离。

高渐离道“如果大哥不答应,小弟便长跪不起”。

荆轲又如何不知燕国危难,自己一死不足为惜,只是不愿为太子卖命,还以师弟头颅作为赌注,此刻高渐离跪倒在前,苦苦相逼,又有何法,凄迷道“好,我答应便是了,你起来吧”。去扶高渐离。

高渐离喜道“你果真答应了大哥”,又道“大哥真乃阔达之人”,顺势起身。

高渐离道“既然大哥应允,此去秦地危险重重,可与一人同往”。

荆轲道“谁”。

高渐离道“立姓”。

荆轲不悦道“是他,哼,决计不行,他若也去,我便退出,请太子另请高明吧”。

高渐离道“为什么,立姓武功高强,到时你俩相互照应不好吗”?

荆轲道“这个无信之人,我早已与他割袍断义,莫提他杀了樊师弟,我不与他反目成仇算是仁慈了”。

高渐离看荆轲剧烈反应,忙道“好好,就依大哥的,明日咱们便去面见太子殿下,笃定心意”。看月色朦胧,浩瀚无垠间苍茫沉浮……

次日一早,高渐离回命姬丹,已说服荆轲前去刺杀秦王,姬丹大喜过望,摆宴昭阳宫,邀请众卿家聚会,姬丹兴致勃勃道“难得荆卿回心转意,体恤燕国百姓,本宫甚觉欣慰啊”。

荆轲淡然道“在下垂蒙太子殿下恩典,受宠若惊,能为燕国百姓造福,不胜惶恐”。

姬丹道“荆卿不必谦虚,此番春秋大计,非荆卿他人不能代劳啊”。

高渐离拜道“那立姓现在何处”?

姬丹道“他误杀樊於期,因怕荆卿追责,此时已不知逃至何处,本宫也找不到他”,转而道“荆卿此去,可有计划谋略”?

荆轲道“但叫在下见面秦王,定然瞬时击毙他”。

姬丹忧道“秦王身边护卫不计其数,安全防护重重,即便献了樊於期首级近身秦王,一旦动起手来,荆卿双拳难敌四手,恐有不测啊”。

荆轲沉吟道“这有何难,在下可将暗器藏于身上,危急之时再拿出防身,料那些虾兵蟹将伤我不得”。

姬丹道“可若想进那秦王宫殿,秦王必然派人搜身,这可难以应对”。

高渐离道“殿下不必忧心,我有一计,不妨一试”。

姬丹道“快说”。

高渐离道“殿下可将暗器藏于燕国地图之中,由荆大哥带去一同献于秦王,地图乃机密情报,谅秦兵卫士不敢查阅,此事可成”。

姬丹喜道“此计甚妙,可藏什么暗器好呢,太大容易暴露,太小又不实用,荆卿可有趁手兵器”?

荆轲沉吟道“不妨在地图中暗藏一把匕首吧”,续道“在下曾得一把锋利匕首,可斩铁断金,匕首短小精悍,便于隐藏,到时必然取那秦王性命”。想那匕首乃是成名厚赠,今日终要派上用场,不胜唏嘘。

却说当日铸剑大师赠送李牧三件宝贝,防身护命,难保李牧殒命,李牧既死,面具、宝甲被立姓得了去,时时带着身上,匕首留在成名身边,后又赠于荆轲。

姬丹大喜道“好,就依荆轲计谋”,叹道“可怜本宫多年夙愿,终将实现,全仗荆卿之力了”。

荆轲拜道“在下自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姬丹道“本宫荐一人和你结伴同去,此人勇猛异常,必要时可做荆卿帮手”。

荆轲道“何人”?

姬丹道“此人乃本宫心腹,名叫秦舞阳”。

荆轲早闻此人之名,心道多一人同去亦是无碍,道“依殿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