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毕竟是你的经理,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好了,之前老顶人家,现在好了吧,做人嘛,要圆滑一点。”
ta本想求安慰,结果更糟心。
绩效回顾面谈,ta做好了准备,然后进了沈深的办公室。
目标拿出来,一条一条,讲述结果,还有过程中是如何做的。ta讲完一条,问沈深“您的意见呢?”
“你都讲完,然后我再说。”
ta继续,慢慢后背汗就出来了。她跟沈深最近的合作,每次谈完都有邮件记录,她不能推说沟通不清楚;每条行动计划都是讨论过的,她也不能这会儿再说计划不合理。但她心里清楚,有些事情她的确是偷工减料做的,所以结果难免有偏差,有几件事情,是沈深后来去补洞的。
咬牙,照实讲。
听ta都讲完,沈深开口“你说的结果和过程,我没有疑义,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最后评分。总共四条目标,权重有区分,这在目标设定时已经明确过了,然后结果符合性,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条,就目标达成效果而言,结合时间要求,一到十分,你评价多少分?”
ta想了想“七分吧。”
“怎么得出这个分值的?”
“从结果来说,这件事完成了,效果七七八八,时间上有些拖延,所以整体我给七分。”
“效果七七八八?若用同样规则的分值,你给几分呢?”
“八分吧?”
“你有些不确定?”
“是的,不知您怎么看效果。”
“这件事情你做了两遍,对吗?”
ta点头。
“第一遍的时候,是没有达成要求的,第二遍再做时,我们分摊了任务,才最终完成,你看当时记录的邮件。”沈深点出,转了电脑屏幕给ta看。
“结果还是完成的吧?”
“但按照绩效评估要求,这属于不合格,对吗?”
ta低头。
“一到五分为不合格,六到八分为合格,八分以上为优秀,这理解上,对吗?”
ta没话说。
于是沈深给第一条目标定在不合格,第二条和第三条定在合格,第四条在边界线上,沈深也定在合格。
最后结合权重,勉强合格。
ta微微松了一口气。
“今天我们就这样,公司层面会有最后的评估,如果没有调整,就是这个结果。”
“会有什么样的调整呢?”ta问。
“公司层面评估,会按照正态分布要求,对两头的员工数进行回顾,特别是人数少的部门,可
能会打破原来的分配数字,比如我们人力资源部,按规则没有优秀和不合格人数,但在边界线上的员工,会有跨部门比较,若管理层觉得对比下来需要放进去,则人力资源部可能出现不合格,当然若你处在优秀的边界,也可能就出现优秀。”
ta想表示不满,但找不出理由,毕竟前提是自己的绩效不够好,不能责怪沈深争不过其它部门经理,而且自己对人家向来不算尊重,人家犯不着用力护着自己。
ta对沈深是有点不服气的,她只比沈深小一岁,觉得对方就是比自己早进yfa而已,年纪轻轻就当了经理,只是运气好。
这次绩效评估,对ta是个触动,她意识到沈深毕竟是她的直线经理。
沈深也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但ta并没有提出太多借口,所以许多准备没用上,这归功于平时的沟通,每次都有理有据,还有记录,这样一路走来,最后临门一脚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沈君君和王晓曦的就比较容易了,第三方员工不必像正式员工一样再拿去回顾,比例限制不严格,沈深自己就可以定,她给了沈君君优秀,王晓曦合格。
在厂级绩效会议上,第一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