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可大可小,让我跟您说。我当时想这是简历,不是录用通知书之类的,以为不是很严重,就没有跟您说。而且,我觉得跟您说是在打同事小报告,我担心别人知道了不高兴,甚至排斥我。”沈深停了一停,“我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是我没处理好。”
“你为什么不跟说呢?他是你师父。”
“我没有告诉,事实上我本不想告诉任何人,因为不想同事因我受批评,所以一开始就只想悄悄提醒打印那份简历的人。我误跟说了后,发现不是她打的,就问她可能是谁,她说不知道,后来我也没办法;而且我第二天跟她聊过一次,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沈深没有提及自己觉得是在针对,所以对她的提议反感。
静静听完,然后缓缓开口“就整个事情来看,你发现简历,及时拿回来,是对的;后来你跟一个资深的同事讲,理论上也是对的。”
停了停,继续“当你发现这个资深r没有采取什么措施的时候,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还要做点什么,哪怕她的提议让你觉得不妥、不喜欢,也应该再想一想事情本身是不是需要做点什么弥补?你是新人,可以没有办法,可以不知道事情严重性,但你应该看到,事情被搁置的状态是不对的,是需要继续沟通、提醒别人的。而不是蒙上眼睛,自己当鸵鸟,假装事情没有发生,或者寄希望它不会发酵。”
接着说“你有一个想法,我要批评。我经常讲,希望团队能保持透明,信息分享、相互提醒,这不是打小报告,这是在帮助同事。如果你告诉我了,我会告诉,不是批评,而是提醒和一起商量善后,他就会及时跟那两位同事做个沟通,至少,不会让事态扩大。现在,说实话,我们不清楚有多少人知道刘永国的薪水。”
“我是你的老板,你至少应该对我有点信任,我会保护我的下属,我比你们任何人都希望团队更好,所以我不会让队员之间出现冲突,沟通时不会傻傻的说‘某某某说你啥啥啥’之类的话。沈深,你想一想,要是每一个队员都瞒着我,我什么事情都不知道,我们招聘团队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还能做点什么可以弥补么?”沈深很自责。
“明天会跟那两位同事谈,希望知道的人还不多。你以后凡事多思考,多跟沟通交流,这样的错误,不要再犯了。我不希望别人说我团队的人,没有r的敏感度,知道了么?”
沈深点头。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没有再说什么。
其实,梳理整个经过,疏忽的人是,沈深的问题在于没有及时沟通,准确说,她沟通错了对象。她是新人,对事情性质判断失误并不奇怪,可作为一个资深的r,在这件事情上面就没有起到好的作用。
当然,她不会去问,以她对的了解,她会说她已经提醒沈深了,后来忙,就没再问,不知道沈深没有汇报,而且最终自己汇报了,虽然是在事情严重之后。
很聪明,她当然猜到的心思。如果按照正常情况,自己会找提醒,把事情处理在萌芽状态,如果这事儿发生在刘乔或者身上,她也会这么做,可这一次,显然就是想针对找事儿,所以才建议沈深来找自己。她提这个建议的时候,虽然心思不纯,但起码还是考虑部门利益的,但是没想到小姑娘不肯来,她索性将计就计,甚至不再考虑团队影响。
不怕队员耍小聪明,甚至无所谓队员把她当傻瓜,但是,她讨厌队员不顾全大局,不顾及团队、部门的利益和声誉。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今年年初,准确的说,是从升职之后。是自己没有沟通好么?细细回想,当时的年终总结,自己准备充足,在肯定的贡献后,也对她需要提升的地方做了计划,期望明年年初能再度争取晋升机会。诚恳表示,她作为直线经理,一定会帮助她一同进步。现在看来,并不信服,也不信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