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天是鼓八爷爷的九十六岁大寿,晚辈都要回来。鼓八上面有五个亲姐,一个养姐一个干姐,鼓八排行老八。
鼓八的家在古牛村,古牛村并不大,整个村都姓古,具传说,一名姓古的赶考文人,坐着牛车从很远的地方前往县城赶考,到了现在的古牛村,牛累死了,牛临死前让文人把自己杀了吃了自己的肉去县城考试,文人不忍杀牛身食牛肉,就没有去赶考,把牛埋在了这里,并在牛坟旁边盖了草屋定居下来,给这里起名古牛村。
古牛村现在的人都是那个赶考文人的后代,村子过去离县城五公里,后来县城一直往四周扒建,现在古牛村和县城基本上连在了一起。鼓八的祖先是村里最后一位的举人,他爷爷迷信风水,后来翻盖房子时,还在老宅子上盖了房子。
鼓八家的宅基地和院子有六百多平方米大,是清末时期官府对考上举人封赏的,封赏的文书被鼓八的大姐夫过塑后,放在鼓八父亲的床头柜里的保险柜里,后来办理房产证和土地证都是凭着这个鼓老的证明办成的。
有人出了一千万要买他家的这个文书,鼓八的父亲都不买。望眼整个县城像他家这么大的院子,属于私人的几乎没有。他们家靠得就是这份清朝的封赏文书。虽有了现代的房产证和土地证。鼓八的父亲却对这份文书有说不出的喜欢。
鼓八的爷爷和奶奶从树后悄悄地走了出来,两个人满脸微笑满意地看着鼓八。
“老八,把我的重孙给我送回来,我要见。”
“我也要见。”
鼓八听到二人这样说知道完蛋了,五分钟之内必定全家让他交待清楚。
果不其然,还没等到鼓八给他俩解释。
“古伢子。”
七十岁的鼓八的老父亲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后面跟着鼓八的母亲,鼓八的大姐夫和大姐,还有鼓八大姐家的两个外孙。
“娘。”
“鼓八有孩子了,我要见重孙。”
一群人莫名其妙地看着鼓八,这时在屋里聊天的鼓八的二姐三姐她们看见一群人在大枣树下,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都过来了。
鼓八不知道该怎么给大家说。
“老八,真的吗?”
鼓八家,鼓八的祖爷单传爷爷单传爸爸单传鼓八单传四代单传,听到鼓八有儿子了,兴奋的大家不停的追问。
“老八,孩子在哪?”
“老八,和谁生的?”
“老八,有了女朋友为什么不结婚?”
“老八、老八……”
鼓八不知道该怎么说?有吧,又抱不过来。没有吧,又不愿意承认。
“手机,手机。”
鼓八的奶奶意思是鼓八打手机时说的,谁知鼓八的大姐理解成手机里有,手机里有就是照片了,鼓八的大姐从无所事从的鼓八手中拿过手机,打开相册里,别说还真有。
鼓八看到詹示的朋友圈后,感知到是自己的儿子,第一时间将月末末的照片放大截图保存到了相册里。鼓八的大姐被月末末的乘萌和撒尿图立刻征服了。迅速将照片转发到了家族群里,上面注明了,我们古家第五代。
家族群里炸开了锅,老爷子后天大寿,计划明天和后天来的人,都在看到照片后赶了过来,古家的七姐妹团结的很,从大姐开始找女婿能力是这在第一位的,大姑娘掌握着下面妹妹的姻缘,遇到对家里有帮助有能力的未婚男人,让几个妹妹选,谁喜欢安排谁机会,包括两个非亲生的妹妹。
几个妹妹从未因过是利益婚姻而怨恨大姐,反而一家七姐妹过得风生水起,有做生意的,有政府部门的,谁有事都是七家一起解决。
政府部门的大家出钱让她们捊关系,生意场的由政府部门的给捊人脉。七